Scroll Top

透過商品開發 將平面角色實體化─專訪小黃間Barry X Kingjun

透過商品開發 將平面角色實體化─專訪小黃間Barry X Kingjun

撰文—游姿穎
攝影—Lisztchang

插畫創作者除了努力創作累積實力之外,通常也希望跨出舒適圈,挑戰新領域,讓品牌走入主流市場,而商品開發就是「Brain to Brand」扎根品牌深度很好的機會。這次我們邀請無論是自己設計製作或是跨界聯名,都有豐富商品開發經驗的插畫家Barry和Kingjun一起對談、分享經驗,以及如何持續推展創作與商品製作的各種可能性。

Barry
從影視界跳槽到插畫界,2017年成立「小黃間 little yellow studio」工作室,擅長透過溫暖與童趣的筆觸,打造可愛又趣味的插畫角色與療癒商品。目前有Bear Forest與Furry Zoo兩個系列,也正在嘗試繪本與陶藝創作。

Kingjun
作品融合歡樂、繽紛與異次元,熱愛收集老玩具,並從中汲取靈感,粉嫩螢光是他的代表色系。開發商品從飾品、文具、玩具到T恤包羅萬象,目前正朝自己的服飾品牌邁進中。

Q. 兩位投入插畫創作多久後開始開發商品?開發商品之初最困擾的部分是?

Barry:我是出社會後才開始畫畫,憑著一頭熱很快就成立工作室和品牌,除了創作也接視覺類的案子,漸漸有圖像授權的合作和聯名商品,於是也試著自己開發設計商品。不過剛開始因為資金少,就只能做一些同質性很高商品,像是明信片、印章等,在市場上較難很快做出區隔性,銷售量也衝得很慢。後來因為品牌開始設櫃,也嘗試開發更多商品種類,像是帆布包、便當袋、抱枕、扭蛋等,經驗值增加了,自然就知道自己的作品風格適合開發哪些商品類型。

Kingjun:高中時因為喜歡畫畫,為了讓更多人看見我的作品和增加收入,便開始製作商品。一開始是從貼紙、明信片等基本款入手,自己找印刷店印刷、剪貼紙、手縫包裝。對我來說商品開發入門時,最困擾的其實是找代工廠商。因為我較要求完美,總是希望廠商能作出我要的成果,但很常遇到製作成品不滿意或不是我預期的樣子,花了許多時間去磨合溝通,才慢慢和廠商培養默契。

Q. 如何決定要開發的商品?會特別觀察市場的流行趨勢嗎?

Barry:我和工作夥伴每個月都固定有新品會議,雖然不一定會開發,但平均每兩個月就會上架一次新品。商品的靈感除了自己想嘗試的類型之外,也會觀察流行趨勢,或是觀察消費者當下追捧的事物。當然,也會追蹤自己的商品,哪些賣得好、哪些衝太慢。像是Furry Zoo系列,在商品銷售反應就比Bear Forest好,所以最近的商品幾乎都用這系列來設計。

Kingjun:因為我的客群是從高中時期就一直陪伴我到現在,也因此商品類型會跟著他們的喜好和消費力能力做改變。像是以前會做一些低單價的印刷商品,現在就做吊飾、卡套或手機殼。不過,因為我是一人工作室、人手不足,目前每年就只開發上架一次新品。例如去年是卡套,今年是手機掛繩,類型雖然只有一項,但會出不同顏色。希望之後能朝半年就上新品的目標前進。

完整內容請見Illustration Taipei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特刊《illus+》